AZN747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1310|回复: 3

一支iPhone7中國只賺8.5美元!從成本結構看川普對中貿易戰之...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8-7-16 14:59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       川普的貿易戰是基於對貿易問題過度簡化的理解而發動的。
川普政府對中國追加的關稅目前僅限飛機引擎、壓縮機等工業產品,但華府也威脅一旦貿易戰升溫,不排除對總值2000億美金的其他商品加徵關稅。   
目前這些可能被加收關稅的商品尚未有清單流出,但合理推測應會包含智慧型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,因為這類商品是中國對美出口金額最大的品項。   
在可能受影響的產品中,外界最熟悉的應屬蘋果設計、中國組裝的iPhone了。當iPhone運抵美國海關時,美國官方將其記載為出廠價格240美金的進口商品,納入美中龐大貿易逆差數額裡。   
表面上,進口iPhone看似美國的貿易損失──至少在川普看來如此,因為他曾說:「中國每年從我們這裡賺走5000億美金,然後用這些錢搞建設。」有人估計去年的美中貿易赤字當中,就有157億美金是來自iPhone 7和7 Plus進口額。   
但經我們仔細分析iPhone成本之後,卻發現這個數字不能反映中國從iPhone出口交易──以及其他中國製造出口的電子產品──所真正賺得的利潤。在包含中國的全球製造供應鏈架構下,各國貿易數據中所顯現的赤字常會失真。   
  



中國對美出口十大商品
中國出口美國最大宗的商品如手機、電腦等還未被加徵關稅。但以其占比之高,若是貿易戰火延燒,這些商品勢必受到波及。以下美中貿易前十名的商品項目,加起來佔了中國對美出口額5050億美金的四分之三。




iPhone到底是誰做的?
讓我們來實地檢視一下iPhone成本分析,看看中國到底從中賺了多少。   
先看iPhone機殼內最值錢的零組件:觸控式螢幕、記憶體模組、微處理器這些東西。這些零件分別來自美國、日本、南韓,以及台灣廠商,如英代爾、Sony、三星與鴻海等,幾乎沒有一件是來自中國。蘋果採購這些零件後,直接出貨到中國,在當地組裝,然後將iPhone成品運往各地。   
那中國工廠裡那些iPhone生產線上的百萬工人大軍呢?事實上,那些工廠──包括鴻海──都是台商的。在馬基特市調公司(IHS Markit)估算出來的237.45美金iPhone出廠價格當中(以2016年底上市時為準),我們發現中國真正賺到的只有8.46美金,相當於出廠價的3.6%。這當中包括由中國業者供應的電池組,以及組裝勞力費用。   
剩下的228.99美金,全都落入了別人口袋。美國和日本分別賺走約68塊美金,台灣賺走了48美金,還有不到17塊美金是南韓廠商所有。iPhone 7初上市時32GB版本售價649美金,我們估計當中至少283美金的毛利是由蘋果獨享。
簡言之,中國做了很多低薪工作,利潤卻流往其他國家。   




理性看待貿易平衡
透過iPhone的成本分析,比較理性看待美中貿易的方式應該是僅計算中國加值的部分,也就是8.5塊美金,而非把240塊美金全部算入中國出口額。   
不少學者發現整體美中貿易數額也有著同樣的問題,只不過偏差不像iPhone這麼明顯。以2017年的貿易赤字3750億美金來說,大約有1/3金額實際上是其他地區的產出──包括美國。   
對美國經濟而言,把中國當作巨大組裝廠的生產模式,除了奪走美國勞工潛在的工作機會,大體上是利多於弊的。受益於這條跨國高效供應鏈,蘋果可以將iPhone的價格壓在與南韓三星等競爭者差不多的水準。   
於是,消費者可以享受到創新商品,數以千計的公司和個人透過蘋果的App Store販售程式而開創了全新市場。蘋果用它的盈餘餵養了一群硬體和軟體工程師、行銷人員、企業主管、律師和蘋果商店雇員,而這些工作機會多半都位於美國本土。   
如果下一輪的關稅措施導致iPhone漲價,需求勢必下滑;在此同時,生產活動有一半都集中於南韓和越南的三星,因為使用較少的美國零組件,受美中貿易戰的影響較小,勢必趁機搶下蘋果的市佔率,讓美國原本享有的高利潤和高薪職缺,轉往南韓而去。   
另一個角度來說,過去的研究顯示全球化在傷害某些美國企業同時,也造福不少美國公司。而逆轉全球化、加徵關稅的作法也將會是一把兩面刃──只不過受害者將遠多於獲益者。   

為何不在美國生產iPhone?
每當討論美中貿易,政治人物和媒體都會問:「為什麼蘋果不乾脆一點,把生產線拉回美國呢?」   
這個問題的答案是,全球電子業生產鏈早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就轉移到了亞洲,這是蘋果等美國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。   
而從我們的成本分析可以看出,僅僅是把組裝iPhone的工作拿回美國,在美國拼湊亞洲生產的零件,對美國經濟和美國勞工來說,委實效益不大。   
當然,真要這麼做也不是不可能,只是建置生產鏈需要好幾年時間,每單位生產成本會比亞洲高,而且美國政府必須祭出大量的獎勵與懲罰,才能誘使業者這麼做──威斯康辛州為了一座LCD面板工廠給予鴻海30億美金的獎勵補助,就是明顯的例子。   

搞錯方向的貿易戰
事實上,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和政府策略並非沒有值得美國詬病之處,像是智財權執行不力,還有將Google、臉書拒於門外的非關稅貿易壁壘等,都有待華府思考細膩的對策,與北京周旋和談判。   
但在美中貿易這個層面,華府的對策應該反映出對於全球生產鏈的充分理解。世貿組織過去早已發布以各國加值金額計算的另一種貿易數據,但川普政府似乎無視其存在。  
川普的貿易戰是基於對貿易問題過度簡化的理解而發動的。不斷追加的商品關稅將傷害美國消費者、美國勞工,以及美國企業,而最終美國能不能夠全身而退,也很難說。   
這是一場根本就不該打起來的貿易戰。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8-10-12 12:09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个代工厂,又不是设计者,当然不能赚的太多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8-10-26 00:46:57 | 显示全部楼层
贸易战就是扯淡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8-11-22 08:35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rocus5 发表于 2018-10-12 12:09
一个代工厂,又不是设计者,当然不能赚的太多了

Guess what Apple managed to get import tariff waived for APPLE.
So much for fairness.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ZN747

GMT-5, 2024-4-19 13:54 , Processed in 0.042717 second(s), 1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