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ZN747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1083|回复: 0

婚姻從來不是理想生活,連「做自己」也奢侈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8-5-26 14:44:1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談戀愛時嚮往的理想婚姻,多半是不切實際的。

在婚後第一年,曾經因為某件意外,先生付出了所有存款才解決問題,剛辭掉工作,試著朝接案工作者目標邁進的我,也被長輩期許( 或說要求 ),去考自己毫無興趣的公務員。

受到這樣的壓力, 還有想替先生解決問題的心情, 我開始一邊翻譯,一邊翻看高普考教科書。想到未來卻覺得茫然,考試、背誦標準答案,這類事情從學生時代就難不倒我,所以幾乎是我一說「好,我去考」,家族中所有人都相信我會考上,就連我自己也這樣認為。

可是那不是我要的生活,我很難想像一旦踏進某個辦公室,至少要等三年才能申請調動,也對即使個人效率再高,也必須朝九晚五、和同事比賽加班的職場文化很早就感到厭煩。

尤其又是完全沒有興趣的工作內容,如果是跟文字有關的或許還有興趣⋯⋯就這樣,我一邊覺得自己「只想著自己想要什麼,真的很自私」,一邊被動地扮演考生的角色。

那段時間和先生的相處,現在想起來也耐人尋味。聽到我答應去考,感覺經濟擔子即將減輕的他,當然有高興的成分,但是他也覺得內疚,結婚沒多久就打破了「婚後妳依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」的承諾,讓自己的經濟狀況影響到我,也讓他感覺男人的自尊受到傷害。

那應該是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「我們結婚了」的事實。

結婚並不是拍完婚紗照、辦完登記、辦完喜酒就算是完成,在經歷共同的考驗之前,我們的心態其實還像是未婚,也像一對情侶終於開始同居,只想著每天要一起吃些什麼、周末要去哪裡,為新家添購家具⋯⋯那像是扮家家酒一樣。

首次遇到問題,而且是突然這麼大的資金缺口,我才突然明白從此之後,一旦對方有什麼狀況,自己不可能置身事外。

還在談戀愛時,不管是什麼狀況,多半也只是拍拍彼此的肩膀,說幾句話安慰鼓勵後,就各自回自己的家。

但是從結婚開始,對方缺錢就等於是自己缺錢、對方生病就等於自己要照顧、對方沒有能力實現原本的婚前承諾,自己就要努力學習適應 ( 當然,也有人會重新考慮這段關係的存續 )。

結婚,並不是單身者認為最理想的愛情狀態—跟這個人在一起的時候,能更接近真實的自己。而是相反,因為彼此的生活緊密相繫,也有互相支援的責任和義務,有些時候不要說做自己了,稍微任性一點,都可能讓自己感到負疚。

當然,結婚也不是單方面地受到對方影響。

自己的經濟條件、健康狀態、和家人朋友的關係也會擴散,所謂擴散就是把對方拉了進來,夫妻很難在一個屋簷下只是各做各的事情,過各自的日子,講白一點,我們都有可能彼此拖累。

接受這種「可能」會彼此拖累,而不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的事實,一切都不再「盡其在我」而需要另一半配合的意識,是結婚之前就應該要有的覺悟。不過這種想法多半是在婚後才產生的,可見得人在面對生活的時候,總是經驗比理論先行。我們總是讓生活教會自己什麼而不是相反,在事情發生之前所做的心理準備,總是在事情發生時,才會發現還遠遠不夠。

而我也是在當時,才發現人一旦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,至少是能夠適應的生活,在情感上要對別人柔軟,就會變得如此之難。

我察覺到自己的自私,不只一次想著早知如此,絕不會在此時結婚,但這種想法又讓我無比羞愧,好像我根本就不夠愛他,我以為是足夠的愛情讓我想步入婚姻,卻是遇到現實的一點點考驗,就發現自己的準備是如此不足。

我準備好承擔另一個人了嗎?

準備好把我們的生活綁在一起,只要明白對方也不願意如此, 就能做到體諒,改變自己去配合現狀嗎?

我好像是看了太多心靈雞湯式的、對理想婚姻的描述,讓那些憧憬帶著我走進婚姻,奇怪的是我還自認為自己足夠務實,一直以來,時常看父母爭吵的我,認為自己對婚姻並沒有不切實際的想像。基於責任感,在和對方相處的時候,我會要求自己體諒,並且做出毫無埋怨的樣子,但是心裡卻不斷反省,自己過去對結婚的想法真的太過幼稚,我好像應該在自己更有能力可以幫助對方,同時又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時候,才踏入婚姻。

但那種想法其實也是不切實際,就像我的一位大學教授,眼看我們這些年輕人都老大不小了還只是戀愛,他總是說,「錢?錢永遠都不會夠。心理準備?準備好了才要結婚生小孩?我跟你講,你永遠都不會準備好。」

我們都會想要在準備周全,風險降到最低的情況下才去結婚,但是人生沒有「沒有風險」的時候,先生一直以來都相當節儉,誰知道那一筆在我們看來不算少的存款,遇到問題也是瞬間就見底了。夫妻是必須共同面對風險的一種關係,就算只是基於義務和責任感而這麼做,我也感受到婚姻將兩個人綁在一起的力量遠比愛情還大,人們雖然歌頌愛情,但是一旦愛情讓自己不快樂,就少了堅持下去的力量。

但已經是夫妻了,在事情發生,先生因為沮喪而躲在被窩裡, 用棉被把自己的頭蓋住跟我講話時,我立刻覺得自己有責任義務, 要讓這個人從挫折中振作起來,抱著他的頭安慰,讓他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人。

身分的轉變會讓我們逼自己去做很多事情,雖然偶爾也會懷疑,自己能做多少、撐多久,但我是到那時才開始懂了,結婚,本來就不只是為了「過自己想過的生活」而結的。

結婚前,多想想「缺錢時怎麼辦」是應該的。

錢很重要,雖然不能為錢結婚,男女朋友交往總是會聽見父母的告誡,雖然修辭不同但大意是如此—貧賤夫妻百事哀,人如果沒有錢,會變。

正在熱戀中的人當然聽不進這種話,雖然朋友中也有非常清楚知道錢的重要,在交往之前就把對方的身家都調查清楚,年薪低於多少就不結婚的人。但或許是我跟先生認識的時間很早,年紀還輕, 當時整個社會的景氣都不像現在這樣悲觀,總之,我們的心態還是「只要認真工作,不可能太過貧窮」。

而現在卻不太一樣了,景氣好幾年前就在走下坡,家境普通、賺錢能力普通的我們已經交往很久,從沒有想過要為了可能的經濟危機而分開。

真正的互相負擔都是從結婚後才開始的,感覺無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時,才有種真的已經結婚了的覺悟。

這讓我在看見很多如何尋找伴侶、或者是根本不應該「尋找」伴侶,而是把自己過得精采,「對的人」自然就會出現的文章,還有許多「在一起,是為了讓彼此更好」、「讓彼此擁有互不打擾的空間,才能保有理想的愛情」等等的主張,都會有種已婚者才有的納悶。

把自己的生活過好、全心全意經營自己想要的生活,理想伴侶就會自動出現嗎?進一步,在「那個人」出現之後,我們確認他是不是「對的人」的方式,真的是用「自己是否能持續保有理想生活」嗎?講得更明確一點,跟一個人在一起,不管有無結婚,會讓我們無法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時,就表示這個人不是對的嗎?

雖然結婚的人一定都是認為,「這個人是對的」,和他在一起,能讓人對未來有所期待,是有這樣的想法才選擇結婚,但保有自己理想的生活,並不是跟對的人結婚,就能夠獲得充分保障的事情。

明明不是自己的理想,卻為對方做出讓步和妥協。這件事情時常被描述得很悲哀,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     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ZN747

GMT-5, 2024-4-25 09:43 , Processed in 0.050068 second(s), 1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